搜索

2016年9月25日 星期日

富過三代和富不過三代的距離在於是否有規劃保險

在保單避稅規劃操作處理上,臺灣有這麼一個經典案例。

2004年,臺灣首富國泰人壽創辦人蔡萬霖因突發心肌梗塞去世,留下了46億美元的遺產。按臺灣當時的遺產法律,若蔡萬霖生前不做任何規劃,上述資產需要繳納高達50% 23億美元)的遺產稅。但是其家族最終只交了2千萬美金的遺產稅。原因是以壽險、信託業務起家的蔡家購買了數十億新臺幣的大額人壽保單,這些大額保單被放置在家族信託中,是蔡萬霖將資產逐漸轉移出自己名下的方式之一,最終起到節稅及保護資產的目的。

相比之下,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的繼承人就沒有那麼幸運了。王永慶2008年去世後,臺灣稅務部門核定其遺產繼承人須繳遺產稅4億美金,當時創下中國臺灣地區最高遺產稅紀錄。為拿到巨額遺產,王家12名繼承人不得不以質押股票借款等方式籌措稅款。
大額保單:家族財富傳承的利器

保險之所以是家族財富傳承框架下相當重要的基石,是因為如果沒有完善的保險規劃,在遇到不可控的因素(天災人禍)時,無論企業家的事業有多成功,他們擁有的資產都可能在旦夕之間化為烏有。與歐美企業家不同的是,現在許多中國企業家的通病就是將家庭與企業資產混淆,中間沒有設立一個防火牆來做隔離。這樣的話,公司如果經營不善,企業主自己的資產也會受到牽連。

但如果企業家有購買大額人壽保險的話,就算公司被清盤,他們的人壽保險還是不受影響。目前法律規定:保險金不算作遺產,更不被列入償債資產的範疇。因此購買保單可以有效的讓家庭財產不被企業經營風險影響,同時達到轉移與隔離資產的目的,讓企業家無後顧之憂。

一個案例告訴你,保險如何做到富過三代

李某是一位身價10億元的連鎖酒店老闆。由於生活條件優越,家裡的兩個兒子自小受寵愛,對父母的依賴性極強,大兒子本科讀到大二就輟學在家,小兒子今年也將面臨輟學的問題,兩個兒子每年玩賽車都要花掉近千萬元。對此,有保險理財規劃師建議李某通過年金為兩個兒子安排未來的支出。李某選擇的產品是十年繳費,每年100萬元。從第一年繳費開始後每年領取保險金額的10%,直至終身。被保險人60歲時還可以一次性領取保險金額的180%作為養老金,在保險期內還可以享受雙倍意外保障。

在案例中,李某最擔心的就是兩個兒子今後坐吃山空,以後的生活問題讓他傷透了腦筋。因此,李某給兩個兒子制訂了年金計畫,李某為投保人,兩個兒子均為被保險人和受益人。投保這一年金計畫後,被保險人自第一年繳費後就可每年領取10萬元生存返還保險金,直至終身。如果被保險人在60歲高齡還是一事無成,就可以一次性領取保險金額的180%作為養老金,保證生活無憂。

微博:KevinChan86
領英linkedin: Rachel Hoi
Blogger: 澳門Macau AIA 人壽意外醫療團體保險 教育退休理財基金
WECHAT:RachelHOI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